形态描述
西沙群岛的金银岛、赵述岛(附近的西沙洲)、北岛(附近的南沙
洲)、华光礁、晋卿岛,共16个标本。
形态描述 贝壳大,重厚,略呈球形或近三角形。为冠螺科中个体最大的种,最大
者壳高可达300 mm以上。螺层约8层,螺旋部低矮,体螺层高大,几占贝壳的全部。
壳顶尖细、光滑。壳顶以下的螺层表面具有螺旋肋,螺旋肋与生长纹交叉成布目状。在
体螺层上通常有3—4条粗壮的螺肋,其上具结节突起,以体螺层肩部的一列最为发达,
形成巨大的角状突出物。螺旋部与体螺层上还有一片状纵肋。贝壳表面灰白色,并具有
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接近壳口边缘处具有大的褐色斑块。壳口窄长,橘黄色,中部
稍宽,内面橘红色。外唇光滑向外延伸而成很厚的片状突起,片状突起的后部与外唇合
而为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内唇中部滑层薄,靠前部具一列褶襞。壳柱上面平,
呈淡橘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向背部扭曲。脐小,具角质厣。
标本测量(mm)
壳高 296.0 270.0 270.0 260.0 220.0
壳宽 220.0 220.0 195.0 200.0 185.0
洲)、华光礁、晋卿岛,共16个标本。
形态描述 贝壳大,重厚,略呈球形或近三角形。为冠螺科中个体最大的种,最大
者壳高可达300 mm以上。螺层约8层,螺旋部低矮,体螺层高大,几占贝壳的全部。
壳顶尖细、光滑。壳顶以下的螺层表面具有螺旋肋,螺旋肋与生长纹交叉成布目状。在
体螺层上通常有3—4条粗壮的螺肋,其上具结节突起,以体螺层肩部的一列最为发达,
形成巨大的角状突出物。螺旋部与体螺层上还有一片状纵肋。贝壳表面灰白色,并具有
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接近壳口边缘处具有大的褐色斑块。壳口窄长,橘黄色,中部
稍宽,内面橘红色。外唇光滑向外延伸而成很厚的片状突起,片状突起的后部与外唇合
而为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内唇中部滑层薄,靠前部具一列褶襞。壳柱上面平,
呈淡橘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向背部扭曲。脐小,具角质厣。
标本测量(mm)
壳高 296.0 270.0 270.0 260.0 220.0
壳宽 220.0 220.0 195.0 200.0 185.0
生物学
本种生活于水深1—20余米的沙或碎珊瑚底质的浅海,多在黄昏或夜
间活动,不活动时常部分埋于沙面之下。以棘皮动物海胆等为饵料。雌雄异体,雄性贝
壳较小、较长,壳面螺肋上的结节突起大而少。
间活动,不活动时常部分埋于沙面之下。以棘皮动物海胆等为饵料。雌雄异体,雄性贝
壳较小、较长,壳面螺肋上的结节突起大而少。
国外分布
也广泛分布于印度一太平洋暖水区域,北自日本纪伊半岛以南,向南经菲
律宾至澳大利亚,东自己土阿莫土群岛,夏威夷经波利尼西亚至东非,红海到马达加斯加
等地都有其分布。
律宾至澳大利亚,东自己土阿莫土群岛,夏威夷经波利尼西亚至东非,红海到马达加斯加
等地都有其分布。
国内分布
暖水种。除在台湾恒春半岛、小琉球屿及澎湖岛、西沙群岛、南沙群
岛有分布外
岛有分布外
经济意义
肉可供食用。贝壳大,壳口光亮如瓷极美观,可供观赏和用作贝雕工
艺的原料。
艺的原料。